首页 > 历史小说 > 什么?我的皇帝老爹能听心声?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章 即便是清除异己 杀掉功臣,也无人敢言反对……

 

这玻璃瓶并不大,与一般花瓶的尺寸和形状大致相似,但周皇拿在手中,越看越觉得它的美丽无比。

他甚至已经构想了这种透明物质——不,应称之为玻璃,正如周垢所述——的用途。

宫中窗户多用云母制成,即便外界光线略显暗淡,屋内仍然明亮如昼。

然而,对于那些负担不起云母窗户的家庭,一旦天色变暗,其屋内立刻黑暗如夜,若不点燃蜡烛根本无法生活!

若用这玻璃制作窗户,岂不是再适合不过了!

“好极了,此玻璃美观异常,与西岐所献之物相比毫不逊色,甚佳!”

周皇非常满意,端详着玻璃瓶频频点头,“奖,为烧制此玻璃的官窑工匠们,每人赏百两银子……”

周皇又重申了一遍周垢之前许下的奖赏。

这并非是他作为皇帝的小心眼,毕竟是那小子当众做出的承诺。

若他更改,岂不是贬低了儿子的面子?

裴言领命,“臣代表官窑工匠,感谢陛下的赏赐。”

虽然受奖的是官窑的工匠们,但事实上这成就大半应归于周垢。

裴言心里清楚,他甚至在昨晚已经审阅了那玻璃的配方,还通过张成得知了当日的详细经过。

裴言为人正直,绝不窃取下属之功,对于皇子的贡献更是如此。

“陛下,能够制作出玻璃,全赖九皇子的功劳。”

所以,在表达了对赏赐的感谢之后,裴言又补充道:“殿下巨才盖世,亲自撰写了极为详细的玻璃制作配方,是依据这份配方,工匠们才成功炼制出了玻璃。”

众人:……

对于工部内部的一些人来说,这并不是新闻,因此他们并不感到特别惊讶。

但是大皇子及其兄弟们听闻此事后却是深感震惊。

尤其是当周皇在众臣面前赞扬说,“九皇子智慧过人,朕对此感到非常喜悦”时,几位在朝堂之上的皇子们心情颇为复杂。

赞扬儿子们聪明的话语,父皇并非未曾对其他兄弟如此评价。

至少他之前就曾对四皇子和七皇子这么说过。

然而,因儿子的聪明才智而在众大臣面前表达自己的喜悦,这样的举动父皇却是前所未有的!

难道父皇不明白,他这番言论一旦说出口,底下的臣子们将会有何种思虑?

这对于他们这些年长的皇子们来说,未来在朝堂之上该如何立足呢!

对于底下众人的想法,周皇只能捕捉到最前三排之人的观点。

长孙源:【九皇子……此前并未太放在眼里,现在看来,我应该提醒二皇子多加留意。】

裴言:【既有玻璃配方又有锻钢技术,真不知九皇子是如何得知这些的……若我能亲眼看到那份古籍,该多好。】

齐绍升:【哎哟哟,出大事了,陛下竟然这般喜欢九殿下,真是个失策,看来选边站队实在不能太早啊!】

大皇子:【这不可能,周垢竟然真能制造玻璃,以前真是看轻他了。】

二皇子:【九弟真是个才子,看来我得好好拉拢一下他了。】

三皇子:【竟然真有玻璃配方,不知道是如何得来的……待朝会结束后得向裴大人打听一二,若能借阅那配方一用,实在太好了。】

四皇子:【必须向九弟索要玻璃配方,用以开展生意!将这玻璃产品推向市场,定能大赚一笔!】

五皇子:【唉,太累了,也饿了,就想睡个好觉。】

每个站立之人,心中各有不同的念头。

人心各异。

周皇居于宝座之上,手把玩着旁边的玻璃瓶,未理会众人各自的思绪,唯独留意到了四皇子的想法。

将玻璃拿出销售,能够赚取巨额财富。

实属可行。

但究竟应卖给谁呢?

周皇沉思短暂后,眼中闪过一丝灵光。

想到了,大梁国!

只是,周皇确实有意图获利,然而作为一国之君,竞与百姓争利乃不可行之事。

毕竟整个国家归魏家所有,若皇室亦涉足商业,其他商人又何以为生?

百姓的利益又将何去何从?

周皇确实希望让普通百姓都能使用到玻璃。

玻璃非如钢铁,其材料成本不高,若真要比较,其成本与常见的陶瓷琉璃相仿,当前众人之所喜,不过因其新奇罢了。

若将玻璃在大周市场推广,其定价自然不能过高,以十余、二十余、三十余文的定价为宜。

若定价更高,走高端路线,专售于达官贵人,其制作工艺则需异常精致,堪比宫廷之作。

如此方可将之销售于大周及大梁的世家贵族之中。

念头牵挂于盈利之上,周皇下朝之后依旧深思熟虑此事。

他考虑着这项任务该委托给谁。

将其交由手下的臣子?

在六部中,真正忠诚于他的人寥寥无几!

且朝中的官员大都出自世家贵族,若知晓皇帝将从中获利,他们岂会坐视不管,不图一二?

周皇本意是希望悄无声息地积累财富。

自然,也不乏忠于周皇的人,但他们多为古板严谨的学者,时常讲述皇家威严与道德礼仪。

如果他们得知他意图通过贩卖玻璃来经商,不但不会支持,恐怕他们的首要反应就是劝诫,力劝他放弃此念……

道德礼法之说,周皇并不放在心上,他关心的是财富!

他所追求的,是能够充实国库的金银财宝!

近年来大周连续遭受旱灾、蝗灾、水灾,国库因赈灾之需早已不复往日之盈溢。

倘若接下来再发生几场灾难,周皇虽可下罪己诏,但最担忧的是国库一旦耗尽,将无法提供救济,以安抚民心。

关于选人的问题,周皇自朝会结束至批阅奏章之间,始终在沉思。

“陛下是否有所忧虑?”

见到周皇神思飘渺,刘喜便忍不住发问,“不知老臣是否有幸能帮陛下分担些许?”

“唉。”

周皇叹气,放下笔头仰望天花板,面露忧色,“刘喜啊,朕寻人办事,怎会如此困难呢!”

忠诚听从的臣子寥寥无几,却也不能一并更换。

真让人羡慕太祖。

开国皇帝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,能轻松解除将领的兵权,臣子们不敢有丝毫异议。

即便是清除异己、杀掉功臣,也无人敢言反对……

这样的权威,实在令人羡慕。

尽管羡慕,但周皇仅仅是心中简单羡慕罢了。

由于性格所致,周皇并非是那类型的多疑和控制欲过强的君王,他大多数时间都表现得宽容而温和。

面对皇帝的抱怨,作为周皇亲信的大太监刘喜,不可能仅将其视为简单的牢骚。


    (http://www.wbxsb.com/book/DTMC-30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wbxsb.com